角色扮演剧社

2024-05-24
来源:

通过角色扮演,增强同理心与社会角色认知。

一、准备阶段

时间安排:10分钟

活动内容:

环境布置:将沙盘室布置得温馨而富有创意,模拟小剧场氛围,沙盘中央铺满细腻的沙粒,周围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沙具,象征着多样的角色与场景,为角色扮演剧社的搭建做好准备。

团队建设:通过“快速角色配对”游戏,每位学生抽取一张角色卡片(如教师、学生、医生等),迅速找到与其角色互动密切的另一张卡片持有者,进行自我介绍,增进了解,时间约为5分钟。

规则说明:介绍沙盘活动的精神核心,即在“四不二重”原则指导下,鼓励大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,不分析、不解释、不评价、不判断他人的创造,而是重视个人体验和彼此间的温暖陪伴,详细讲解活动流程,约10分钟。

主题介绍:“角色扮演剧社”是一个充满魔法的舞台,让我们穿上想象的戏服,踏上探索自我与理解他人的旅程。在这里,每个人既是导演也是演员,通过沙盘中的沙具构建场景,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,体验不同人生,从而加深同理心,拓宽对社会角色的认知视野。让我们在欢笑与思考中,共同编织一个个关于成长与理解的故事。

二、沙盘操作

**轮:沙盘构造

时间安排:10分钟

规则设定:每组学生按顺时针方向轮流上前,挑选代表各自角色或心中场景的沙具,每人限时1分钟,返回座位后下一位继续,总共6分钟。

沙盘创作:成员们静默地将自己的沙具放置于沙盘中,自由布局或根据沙盘师的特定指导进行,每人1分钟,共同构建一个微型的社会剧场模型。

第二轮:感受与调整

时间安排:20分钟

分享微调:小组内部轮流讲述选择沙具的初衷、扮演该角色的感受,以及对沙盘整体布局的个人见解。在此过程中,允许在维持主题连贯性的前提下,轻微调整沙具位置,深化场景表现力,约10分钟。

沙盘统一:随后,每名成员尝试叙述一个简短的沙盘故事,将所有角色和场景串联起来,形成一个集体的剧本概要,每人限时1分钟,强化团队协作与故事整合能力。

第三轮:分享交流

时间安排:3分钟

分享形式:邀请两名自愿的小组代表,向全体参与者讲述本组沙盘故事的创意与寓意,展现角色扮演中收获的同理心和社会认知,每次分享约1.5分钟。

三、结束仪式

去角色仪式:沙盘师宣布:“今天的角色扮演剧社演出已落下帷幕,让我们带着新获得的视角和感受,从虚构的世界回到现实,但记住,这些体验和学到的东西将伴随我们继续前行。”

重申活动主题:“在‘帮助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建设+角色扮演剧社’的舞台上,我们不仅是观众,更是主角。通过角色的变换,我们学会了理解、共鸣,让同理心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,让社会角色的认知更加丰富多元。”

保密仪式:沙盘师引导全体成员起立,共同宣誓:“只带走我自己的感受,留下别人的故事。”以此作为我们尊重他人隐私、珍视团队经历的承诺,随后互道感谢与祝福,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