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不同自然灾害后的场景,探讨人们如何团结互助、科学应对,培养灾难意识、人文关怀和解决问题的叙述技巧。
一、准备阶段
时间安排:20分钟
环境布置:营造一个安全且启发思考的环境,沙盘区中心放置一个模拟地图的沙盘,周围环绕各类自然灾害相关的沙具,如小木屋、救援车辆、沙袋等,确保环境既安静又激发创意。
团队建设:以“风雨同舟”破冰游戏开场,模拟自然灾害情境,让同学们手拉手围成圈,象征团结互助,通过简单的身体接触打破隔阂,约5分钟。
规则说明:介绍沙盘活动的精髓,特别强调“四不二重”原则,鼓励孩子们在无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表达,同时了解活动流程,确保每一步都清晰明了,约10分钟。
主题介绍:亲爱的小探险家们,今天我们的任务是成为小小叙事者,用沙盘讲述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故事。我们要想象各种自然灾害,比如洪水、地震或是台风之后的景象,并思考人们如何携手合作、运用智慧应对困难。通过搭建场景,我们不仅能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,还能学会如何在文字中传达人性的温暖与坚韧,让读者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和解决问题的智慧。
二、沙盘操作
(一)**轮:沙盘初体验
时间安排:30分钟
规则设定:各组选出“安全队长”,负责制定小组内部规则,如每人可使用的沙具上限,轮流摆放的顺序等,约5分钟。
沙盘创作: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,每位同学按照设定规则,静心挑选沙具,构建自己心中的灾后场景,期间保持安静,专注于内心的感受,约15分钟。
沙盘成型:小组成员依次上前,精心布置沙盘,每一步都承载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团结的期待,期间不触碰他人的沙具,确保每个人的想法都能被尊重,约10分钟。
第二轮:感受与调整
时间安排:40分钟
分享微调:轮流分享各自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,如果灵感涌现,可以小范围调整沙具位置,但需保证整体故事的连贯性,约20分钟。
沙盘统一:每名成员尝试以讲故事的形式,用2分钟概述整个沙盘场景,力求将大家的情感和创意串联成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,约20分钟。
第三轮:组间交流
时间安排:20~30分钟
组间参观:每组民主推举一位“故事大使”,留守向到访的其他组讲述本组沙盘故事,其余成员分批参观,认真聆听,增进相互理解和启发,总时间依组数灵活调整。
三、总结与反思
时间安排:15分钟
拍照留念:各组回到自己的沙盘旁,集体合影,定格这份独特的创作记忆,约5分钟。
总结讨论:围坐一起,畅谈今日活动的体会与收获,如何将此经历融入未来写作中,提升叙述技巧,培养同理心,约10分钟。
四、结束仪式
时间安排:5分钟
去角色仪式:宣布活动圆满落幕,引导孩子们从虚构的灾害情境中走出,回归现实,但鼓励将这份体验化作成长的养分。
重申活动主题:“今天,我们用沙粒筑梦,用故事传递力量。记住,每一次笔尖的舞动,都是对生命韧性的赞歌,对团结互助精神的传承。”
保密仪式:共同宣誓:“只带走我自己的感受,留下别人的故事。”以此保护每一份独特的创意与情感,相互道谢,传递正能量,为活动画上温暖的句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