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之树

2024-05-24
来源:

目的培养乐观但现实的态度,平衡乐观偏差。

一、准备阶段

时间安排:20分钟

环境布置:精心布置沙盘室,确保环境温馨、宁静,沙盘中央置放,沙具分类排列,营造出启发思考与创造的氛围。

团队建设:开展“乐观与现实的天平”破冰游戏。每人抽签获得一个生活情景卡片,卡片一面描述乐观态度下的反应,另一面是现实考量。成员需猜测并讨论两种态度的平衡点,促进团队间的初步交流与理解,约5分钟。

规则说明:简述沙盘疗法的精髓,着重介绍“四不二重”原则:在互动中不分析、不解释、不评价、不判断,重视个人感受与彼此间的温暖陪伴。详细讲解操作流程,包括静默创作、轮流摆放等,确保每位参与者明确活动规则,约10分钟。

主题介绍:今天,我们将通过“希望之树”的主题,利用无意识觉察的力量,探索认知偏差,尤其是如何在乐观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。想象一棵树,根植于现实土壤,枝繁叶茂向着光明,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与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。通过构建我们的希望之树,学习如何在乐观期待的同时,保持清醒的认知,避免过度乐观带来的偏差,共同培育一颗既充满生机又不失稳健的内心之树。

二、沙盘操作

(一)**轮:沙盘初体验

时间安排:30分钟

规则设定:小组内部推选“希望引导者”,负责设定摆放规则,如每人可选择3件沙具代表个人的希望与现实元素,每人摆放一次,约5分钟。

沙盘创作:在静默中,成员依次按规则摆放沙具,构建个人心中希望之树的根基与枝叶,体现个人对乐观与现实平衡的理解,约15分钟。

沙盘成型:小组成员轮流完成沙盘布局,期间避免移动他人沙具,共同见证希望之树的逐渐生长,约10分钟。

(二)第二轮:感受与调整

时间安排:40分钟

分享微调:成员轮流分享自己沙具选择背后的想法、情感体验,及对整体沙盘的感受,允许在共鸣中微调沙具位置,深化主题表现,约20分钟。

沙盘统一:每名成员简短讲述一个关于沙盘整体的2分钟故事,力求将小组成员的共同愿景与个人洞见融合,展现希望之树的全貌,约20分钟。

(三)第三轮:组间交流

时间安排:20~30分钟

组间参观:每组民主选出最能传达主题故事的“希望使者”,留守沙盘旁向其他组别讲解。其余成员分批参观,聆听不同小组的希望故事,增进相互理解与启发,时间根据组数灵活调整,例如6组则约为18分钟。

三、总结与反思

时间安排:15分钟

拍照留念:团队返回各自沙盘前,拍摄照片记录今日的创意与感悟,约5分钟。

总结讨论:小组内交流参与活动的体会与学到的平衡乐观与现实的策略,强化正面成长,约10分钟。

四、结束仪式

时间安排:5分钟

去角色仪式:沙盘师宣告活动正式结束,引导参与者逐步从沙盘情境中抽离,回归现实生活。

重申活动主题:“通过‘希望之树’的探索,我们不仅学会了在乐观与现实间架起桥梁,还懂得了如何用无意识的觉察去认识和纠正认知偏差,让心灵之树茁壮成长。”

保密仪式:沙盘师引领全员宣誓:“只带走我自己的感受,留下别人的故事。”巩固互信与尊重,成员相互表达感谢与祝福,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