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体智慧

2024-05-24
来源:

目的理解群体极化现象,培养独立思考能力。

一、准备阶段

时间安排:20分钟

环境布置:确保沙盘室环境既安静又启发思考,沙盘区域干净整洁,沙具种类丰富且有序摆放,为参与者营造一个利于深度探索的心理空间。

团队建设:开展“思维共鸣圈”破冰游戏。每个人写下关于“群体中的我”和“独立的我”的一句话,随后折叠纸条投入共享篮中,随机抽取并大声读出,让大家猜测这反映的是群体还是个体的状态,增进团队间理解和亲密度,时间约为5分钟。

规则说明:简要阐述沙盘疗法的基本理念,特别强调在活动中应遵循的“四不二重”原则,即不进行分析、不给予解释、不做出评价、不进行判断,同时重视个人的感受体验和彼此之间的陪伴支持。详细介绍操作流程,确保参与者明白如何在沙盘中自由表达而不受外界干扰,约10分钟。

主题介绍:“群体智慧”之旅旨在通过无意识觉察,揭示认知偏差的奥秘,特别是理解群体极化现象——当群体决策时,观点往往趋于极端而非中间。通过沙盘游戏,我们将探索在群体思维中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,学习如何在集体中既贡献智慧,又不丢失自我,寓教于乐,让智慧的火花在沙盘上碰撞,照亮通往理性思考的道路。

二、沙盘操作

(一)**轮:沙盘初体验

时间安排:30分钟

规则设定:小组内部推举“导航员”,由其指导设定摆放沙具的规则,例如每人可选取代表个人想法的3件沙具放置,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小范围调整布局,约5分钟。

沙盘创作:在静默中,每个成员依规则摆放沙具,象征性地构建出个人在群体中的角色和立场,期间鼓励非言语的创意表达,约15分钟。

沙盘成型:小组成员轮流操作,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群体智慧沙盘景观,此环节强调尊重与界限,避免直接修改他人布局,约10分钟。

(二)第二轮:感受与调整

时间安排:40分钟

分享微调:组内成员轮流分享各自沙具背后的想法、情绪感受,及对整个沙盘场景的看法。在分享的同时,允许在不影响整体主题的前提下,微调沙具位置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,约20分钟。

沙盘统一:每名成员简短讲述自己在沙盘故事中的角色和独立思考的瞬间,尝试将个体故事融合成一个展现群体智慧与独立思考平衡的故事,约20分钟。

(三)第三轮:组间交流

时间安排:20~30分钟

组间参观:每组推选一名最能诠释沙盘故事的“故事大使”,留守为访客组介绍本组沙盘,其他成员则依次访问其他小组,通过聆听与观察,拓宽视野,理解多样化的群体智慧表现形式,时间按实际组数灵活调整。

三、总结与反思

时间安排:15分钟

拍照留念:各组成员返回自己的沙盘前,集体合影,保存这段独特的群体智慧探索记忆,约5分钟。

总结讨论:小组内部交流今日活动的体验和收获,探讨如何将群体智慧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应用于日常生活,减少认知偏差的影响,约10分钟。

四、结束仪式

时间安排:5分钟

去角色仪式:沙盘师宣告活动正式结束,引导大家从沙盘情境中抽离,回归现实世界,提醒大家将体验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。

重申活动主题:“今日的探索,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群体智慧与独立思考的双重力量。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,能够像沙盘上的每一粒沙一样,既能在群体中汇聚成塔,也能独立闪耀,照亮自己的道路。”

保密仪式:全体成员共同宣誓:“只带走我自己的感受,留下别人的故事。”以此作为尊重和保护他人隐私的承诺,相互之间表达感激与美好祝愿,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。


分享